舊家的小庭院

    在我10歲以前,我們家住在中和南勢角的小山坡上,那是一棟由石頭砌成三層樓房。房子外有一座小小庭院,大約只有3坪大小,但是對於我和妹妹這兩隻小小人來說,這座小庭院是我們玩樂的大天堂。

圖片 1.jpg  

      庭院的中間種著一棵芒果樹,枝條稀稀疏疏,看起來不太健康,而且結出的芒果總是發育不良,爸爸說其實這棵芒果樹在他小的時候就在了,那時候還會結出香甜的土芒果,奶奶以前都叫他們三兄弟到樹下噓噓,幫樹補充營養,只是有一年,這棵樹被雷擊中,之後就漸漸衰老了。雖然都等不到我們家的芒果樹結出芒果,媽媽總會在夏天時從菜市場買來一袋袋香甜的土芒果給我們吃,土芒果就是台語所說的”酸仔”,它可是一點都不酸,和現在常見的愛文芒果不同,酸仔的肉不多,而且比較小顆,纖維較多,可是它的味道真的非常棒,很甜很好吃,小時候穿的衣服上常常黃黃的一塊一塊,就是因為我來不及圍肚兜就搶著吃酸仔的結果。

     有一次媽媽告訴我們,吃完酸仔的籽留下來,可以做成洋娃娃,我心裡頭超興奮的,小心翼翼的沖洗吃剩下的籽並拿去曬乾,因為酸仔的纖維很多,籽上面會有許多植物纖維可以做成不同的髮型,我滿心期待有一天它會變成洋娃娃,沒想到放了兩三天它還是那付”種籽樣”,後來,曬乾後媽媽說在上面畫上眼睛和嘴巴…洋娃娃就完成了,最後我作了一個龐克頭娃娃,和我心目中的洋娃娃也差太多了。

圖片2.jpg  

      庭院的地上長了許多草,我和妹妹最喜歡在地上尋找我們心目中的小草莓,這種小草莓長得圓嘟嘟的,頭上有綠色的小頭,非常可愛,小草莓就成為我們玩扮家家酒的食材,也會互相比較誰採的最大科最漂亮,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這種小草莓叫做”蛇莓”,具有毒性,不知道我小時候有沒有吃過,我想應該是有吧!

 圖片3.jpg

      奶奶很會利用小庭院來種植一些植物,小庭院中種了九層塔、一堆我不認識的植物,還有我和妹妹自然課種的綠豆,還記得有一次奶奶不小心踢翻了我所種的綠豆,被我看到綠豆小苗和土壤分離的慘況,我難過得哭了好幾天,還不跟奶奶講話鬧脾氣。通常媽媽炒菜時都是和奶奶兩人滿頭大汗的在廚房中忙著,我和妹妹則在庭院中玩耍,有一次媽媽把我們倆叫了過去,吩咐我們去庭院中摘九層塔來,媽媽還叮嚀我們九層塔長什麼樣子,我和妹妹立刻去達成任務,我們摘了好多好多九層塔回來,而且是人手一株,媽媽看到後真是哭笑不得,因為她只要幾片葉子而已。

圖片4.jpg

      舊家的後面有一座山,我們都稱他為後山,小時候常跟爸爸去後山走走,記憶中,在後山有遇過放山雞、野狗…,還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有一天爸爸從後山帶了禮物要給我們姊妹倆,原來是兩根竹筒,爸爸還特地挑選了竹節特別長的那段,要給我們當存錢筒用,爸爸說當裡面的錢存滿後就用菜刀剖開,那時我們倆就會擁有了滿滿的錢,身我姊姊的我當然意不容遲的選了又粗又長的那支,而且每天都很期待它存滿錢的那天到來,一拿到零用錢就趕快存進去,且不時的搖搖它聽聽那零錢響亮的聲音,但是,這股衝勁大概維持幾個月就消失了,我開始從竹筒內倒出錢去買零食吃,但是真的很難倒出來,最後我自己發明了用鐵絲將錢撈出來,運氣好可以撈到十塊,不好的話要一塊一塊撈,拿了錢就去巷口的雜貨店買巧克力條吃,雖然如此,最後我還是有把竹筒存滿,剖開滿滿是錢的竹筒真的很開心!

圖片5.jpg  

      後來我們家搬到中和的市區,這裡車水馬龍,附近就是全台人數最多的小學秀朗國小,我們家的社區總共有四棟樓,一棟22層,一層樓可住六戶人家,這樣算起來528戶家庭才共享社區樓下的一座庭院,所以長大後我不再到庭園裡玩耍了,越來越常窩在房間裡看電視、打電腦、睡覺…,社區樓下曾經想營造的出小橋流水的樣貌也難以維持,因為貓狗太多,魚都死了,還會出現一堆的外來種巴西龜,所以現在只剩一條石頭砌成的人工河道,裡面沒有水。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樣的轉變,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們和身邊的自然也越來越疏遠了,小庭院陪我渡過了我的童年與許多家庭趣事,那些感動和人與大自然的互動,都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中,要關心身邊的生物多樣性,對現代都市人來說或許有些遙遠,但人的一生中環境的潛移默化,有沒有人感嘆缺少了什了? 舊家的小庭院早已不復存在,幾年前回去,小庭院變成了停車格,而古色古香的石頭屋也變成了小別墅;回想這幾年,家裡的休閒娛樂逐漸從爬山、玩水變成了去高級飯店吃大餐或是窩在家裡玩wii,環境與社會真的在改變。

要關心生物多樣性,第一步就是走進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最後會發現大自然是多麼的珍貴,沒有人會想失去她與破壞她。最可悲的是,有許多事情我們都不知道,就已經在默默的破壞環境了。

"對地球好一些,地球也會好好照顧我們"


 圖片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