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覺得動物什麼時候最美最動人?

 

當動物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現牠的生活面貌時。

 

今天看到飛鼠滑翔的那一幕,真的好美好動人,

看到龜殼花路過一隻超大的盤古蟾蜍身旁,無視牠的存在,也覺得好有趣,誰說蛇一定要吃青蛙,

自然環境中有複雜的空間結構,讓動物們可以自由選擇牠棲所,而且不同生物間的互動,也是充滿驚奇的。

 

動物園的動物

為何不能展現觸動人心的行為?

因為牠們所生活的環境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

1. 環境結構必須簡單方便清理與消毒,加上缺乏陽光的曝曬,

動物的排泄物在狹小空間中很快就會滋生細菌與黴菌,而導致疾病

這樣一來,動物選擇棲所的能力就逐漸喪失,而且必須與自己的排泄物為伍

所以我們必須安排人力每天清掃環境,保持乾淨

2. 沒有其他生物與之共存,動物喪失與天敵/獵物互動的能力,運動能力下降,面對壓力調適的能力下降

3. 食物來源穩定,不需花費大量體力就可獲得

4. 為了延長動物的壽命與繁殖效率,動物園會將動物的遭遇危險風險降至最低,做法大致如以上三點(土壤可能帶來病菌、互動可能導致受傷、食物充足但單調)

我都會用"動物住進了大飯店"來形容這種狀態

 

最後造就了我們在動物園所看到了動物的面貌,

這個難題到底有沒有解呢? 圈養和野生動物一定要是天秤的兩端嗎?

 

其實,

我心目中的烏托邦動物園,

是可以營造出野外環境的動物園,

而我們則是跟大自然"借"動物住進我們為牠準備的"擬自然環境"中,

利用獸醫與營養學的技術,讓動物可以更有效率的繁殖後代(但是完全出於牠們的意願與自然的交配行為),

而且還需要現場照養人員發展出一套低度干擾的環境維護與動物狀況監測方式

(行為訓練可以讓照養人員接觸動物,做近距離的檢測,但是使用的訊號必須是很特殊的,不會影響到牠日後回到野外的行為),

當動物數量達到擬環境的負載量時或是時間夠長了,就將當初"租"來的動物野放回自然環境中,

因為我們營造出的"擬自然"與其原生棲地的差距非常小,

動物並沒有喪失其尋找棲所與自然繁殖的能力,

一來動物園的經營不會過度消耗野生動物資源

二來野外瀕臨絕動的動物也可以把動物園當作暫時的庇護所,為我們爭取更多時間來恢復野外環境

三來,提高動物園研究的價值,因為動物展現的行為與生理反應更接近野外的動物

四來,我相信來動物園參觀的遊客,會願意更深入的了解牠們,因為牠們好美且充滿驚奇

 

或許有一天,動物園真的可以成為維護大自然的幫手,而天秤也不再是極端的兩邊了。

 

唯有更了解野生動物的一切並實踐於動物園,

我們才能達到以上的烏托邦動物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